作者| 梁永恒
指导| 褚荣伟
一年后收到100元,与现在收到多少钱会产生相同的满足感?90元,95元,98元,每个人对这个问题会做出不同的答案。我们把人们对在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的过程称为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跨期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诸如存款、贷款、投资、教育、消费、健康、环境和生育等行为领域都涉及不同时期的选择。
研究者发现,在跨期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宁愿选择获得当下较低的收益,而不愿获得未来的高收益,这种个人对时间价值量的估计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现象叫做时间折现(temporal discounting)。研究中常用折现率(discounting rate)来衡量个体对将来事件的折现程度。较高的时间折现率代表个体倾向于获得更快速的回报,且伴随时间的推进,延迟收益的价值会变得更低。
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低收入人群更容易做出时间折现决策,对未来的折现率更高。而这,也是新市民产业与创新研究院(I-nci2)调研组8月1日在昆山“我的打工网”与农民工深入交谈后体会深切的一点。
“要是教育后能直接升职就可以,不然没兴趣。“
“学个开车要好几千呢,不想折腾这些,多麻烦啊。“
“干那么久干嘛,累死了,收入还没有干短期拿补贴的高。“
这是三位农民工兄弟在与研究院调研人员交谈时提到的对待教育、对待未来的看法。大部分受访者都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心理——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觉得现在的收入太低,却又拒绝作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正如上文中拒绝学习驾驶技术的小哥,我们给他算了一笔账,学驾照大概5000元左右学费,耽误一个月大概4000元左右工资,这还不算他每年本来就有月份是空闲不上班的,那么成本是9000元左右。拿到驾照以后保守预估月工资可以提高到6000元,比他现在每月高出2000元,只需要半年不到就可以回本,之后则是持续盈利。
同样的选择还体现在对待工资的态度上,调研组发现,大部分农民工不善理财,没有长远打算,今宵有酒今朝醉。而这也恰恰与理论研究相符,贫困家庭不太可能为了将来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在跨期选择中往往选择更小更快的收益。
也有研究进一步表明低收入人群所做出的时间折现决策会进一步减少他们将来可能获得的长期利益回报,进而使其更难摆脱贫困,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贫困导致局限性的选择,局限性的选择又进一步加深贫困。
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都属于理性人,做出的决策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的,之所以做出一些“局限性决策“,也是他们权衡再三的结果,从他们当时的处境来看,这已经是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了。
那么,如此「恶性循环下」,低收入人群能否翻身呢?我们又能为其提供怎样的帮助和支持呢?(中)、(下)两篇文章将着重讨论这一问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