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新经济专题
低收入人群的视野局限性干预(中)
2019年9月17日 11:45 来源:新市民研究院 选稿:王亦斐

  作者| 梁永恒

  指导| 褚荣伟

  上篇提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低收入人群和其他人一样都属于理性人,做出的决策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的,之所以做出一些“短视决策”,也是他们权衡再三的结果,从他们当时的处境来看,这已经是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了。

  换言之,往往有些时候,并非他们不想做出积极向上的改变,而是现实限制了他们作出努力的行动。

  实地调研之前,调研小组认为“新市民”这个以第二代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群体和人们以往认知中的“农民工”是大不相同的。相较于他们的父辈来说,更多的接触网络,而不是常年扎根于泥土,因此他们应该更加了解城市的生活,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多的接受教育,而不是终日劳作于田间,因此他们应该有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访谈之前,我们讨论“新市民”们可能会存在的痛点时,更多的考虑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情感、娱乐、职业发展等。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们应该是这样一群人:不会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甘于单调乏味的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不满足于较低的收入,向往着更好的生活。

  这听起来与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在于受限制于较低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较低的物质基础,他们无法找到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方法和途径。

  但实际上,虽然他们确实不甘于无聊的工作、有着除生理和安全以外更高层的需求、同时也迷茫于如何改变自己,却因为对现状的满足而缺乏向前的动力。对于多数人来说,短期的较高收入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问及那些频繁换工作的人这次来找工作的原因时,“之前的钱用完了”是最常见的答案。

  在问及未来的打算时,除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外,大部分人都无法给出一个答案——哪怕是一个模糊的想法。“迷茫”这两个字,是“新市民”身上最常见的一种特征。这对他们来说也很正常。较低的教育水平、不稳定的工作、对自己的身份和城市的割裂感等因素,都使得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迷茫对他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他们虽然迷茫,但却缺少焦虑,一种能推动他们向前的力量。在社会学者看来,他们的选择源自脱离主流社会文化的“贫穷亚文化”,而此种亚文化养成的独特生活方式常常会误导其动机与目标。低收入人群之所以做出视野受局限的决定,是因为他们受到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影响而变得过于看重眼前的结果。

  而心理学则认为贫穷会影响低收入人群处理信息的方式。因为和贫穷有关的问题会消耗人的心理资源,从而用来处理其他事情的资源就很少了,表现在他们身上就是有着更高的时间贴现率,更偏好当下较小的利益,而不能充分考虑未来。

  他们之中同样存在着“反抗者”,向命运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从我的打工网的经纪人口中,我们得知还是有人是很有上进心的,他们会在一个厂工作很长时间并争取升职,努力改变命运。

  但更多的农民工心里,是被从容掩盖的短视。厂房里包吃住使得他们的生活成本很低;而廉价的网络娱乐使得他们的娱乐需求更易满足;年轻的他们也并没有太大的养家的压力……不论原因如何,他们都是一群找不到自己“痛点“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没有什么东西的缺失是他们无法忍受的,只有当他们走出这份“从容”,感到焦虑时,才能察觉自己真正的需求所在。

  我们也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所有找的工作都是短期的、不稳定的,那么总有一天,由于年纪大了或者其他原因,你找不到令你满意的工作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大部分人是迷茫的,没有想过的,而有所回答的,都是很统一的两个字——回乡。

  我的打工网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工作,但这份工作始终是短期的,或许可以周而复始,在他们离职后继续为他们找工作,但总会达到一个最终点,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未来。  

  农民工群体是容易被社会遗忘的群体,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下)篇中将提出一个或许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希望文章的读者们可以积极思考,向我们提出你们的想法,如何守护中国新市民的幸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