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新经济专题
如何打造中国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
2019年12月24日 12:09 来源:新市民研究院 选稿:王亦斐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现阶段很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包括服装业,工业等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不仅招聘难,而且留存率非常低。“旧人流失,新人难招”成了市场上普遍的话题。急剧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给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的劳动力竞争优势真的在逐渐消失吗?从劳动力的类型来说,新时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他们的基本素质,生活态度和求职期望较之前都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在工厂内做简单乏味的工作,从以往的“生存型”转向了“生活型”。

  从劳动力市场的“身份切换”来说,在过去五年时间里,雇主中批发零售业占比减少,但制造业占比明显增加,从5.93%上升到21.08%。有相当一部分劳务工作者转化了“雇员”到“雇主”这一身份,并选择了制造业去作为自己的生意。再从雇员的角度来看,目前有不到四成的雇员在制造业就业,然后建筑业基本上维持在10%,但有超过一半的雇员在各类服务业中就业,未来的趋势会在服务业中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制造业的用工量或占比量的确会慢慢减少,所以从制造业的用工量或占比量来说的话,制造业劳务工作者的人数的确在慢慢的减少。

  

  数据来源:2017、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

  从劳动力区域流动来说,相关数据表示外出农民工占比从2012年的62.2%下降到2017年的60%。在我们近期的实际调研和相关报道中,不断得到了一个新的反馈,许多外出务工者其实已经不太想跨省流动了。以四川为例,以往他们工作的目标区域是珠三角区域,但伴随制造业及工厂向内陆转移之后,他们完全可以在成都、重庆找到相应的工作,不再需要跨省就业。  

  数据来源: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

  完善且独特的产业链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和材料成本上的优势。但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仅仅来源于劳动力的低成本,也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首先,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宏观经济稳定性的环境是构成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重要来源。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要明显高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巨额的贸易,和通货膨胀等这些方面。中国长期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为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航天飞机,人工智能到生活必须品,中国的制造业市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加大城镇化建设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城镇化。城镇化是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产生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在城镇这种空间下的聚集,也是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化率还不到百分之20%,而如今,城镇化水平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中国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10.64%增长到2018年的59.58%。

  新型城镇化不是物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把农村人口移到城镇,城镇化与个人所在地稳定的工作及生活密切相关。

  城镇的生活水平主要是以消费的形式反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需求方式,消费需求会推动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城镇化不仅会增加投资,而且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也带动了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也淘汰了不适合人们的消费需求或过剩的产品,能够促进大批新兴产业的兴起,对接新的需求,从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由于城镇化建设为人们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城镇人口的数量会剧增。把资源从农村、农业转移和配置到城镇及城镇工业和服务业中,使得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才有可能吸收众多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劳动力。

  制造业不仅能够满足人口扩张带来的对住房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同时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制造业的进程和城镇化的推动相辅相成。

  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规划,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涉及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目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将以产业创新、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智能创新和制造涉及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高铁技术已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目前很多企业的传统生产线已经换成机器人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生产灵活度,加速了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中国或许即将失去昔日的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但是从短期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不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造成压倒性的冲击。应当以积极的心态期待的是,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能有效地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相信随着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仍将方兴未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