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新经济专题
解读都市圈“同城化”下的产业升级
2019年12月24日 13:15 来源:新市民研究院 选稿:王亦斐

  背景: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内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推动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由于土地,人工成本高,而周边卫星城地区的地价比较便宜,是地价洼地,很多制造业企业环节外移。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铁、城际轨道、市域铁路的建设,周边地区与中心大都市之间的交通变得十分便捷。

  新市民研究院的课题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越小的城市和越大的城市都不受新市民的喜欢,他们更愿意依附于大城市的城市圈去生活和工作。

  何为都市圈“同城化”

  根据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大的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群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城市经济圈理论发展而来,都市圈内的城市利用发达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将经济、政治、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所谓成功的都市圈“同城化”势必以围绕一个中心龙头的城市引领和开展,几个相邻城市与中心城市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的经济圈。

  都市圈“同城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集聚产业的形成是由于在特定的空间里,会在该地区企业形成供企业共享的成熟劳动力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

  在发展定位上,中心城周边地区会充分发挥特定区位优势,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为中心城提供配套服务。当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经济面临着空间上的重新配置,而以中心城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将一部分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扩散给周边地区发展的市场机会,促进一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城市的发展,推动周边产业结构的升级。

  周边地区特色小镇得益于核心城市产业等要素的外溢,享受都市圈加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价值提升红利;同时周边卫星城会加快提升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契合。将生产性服务业紧密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形成集聚效应,加快构成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城市间实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更加均等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不仅带动了城市间的产业升级发展,也提高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