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扶贫爆发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创新创优“上海实践”
——2019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2019年10月17日 18:44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夏馨

  2020年,将是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之年。今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夺取全面胜利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一鼓作气、越战越勇,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交给上海的光荣政治任务。为助力对口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关心并推动上海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全面了解一线情况,分赴贵州、西藏、云南、新疆等对口地区深入调研,并多次研究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重点工作。

  一年来,上海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可谓亮点频出,从入选2019年上海市精准扶贫的十大典型案例便可看出。十大典型案例牢牢把握“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其中涵盖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以及社会扶贫等方面,其中,“百县百品”“双线九进”消费扶贫活动、“双一百”村企结对帮扶、“组团式教育卫生帮扶”等创新做法,体现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上海作为”“上海模式”。

  年中,上海新一批援外干部已奔赴云南、贵州遵义和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等对口帮扶地区。年底,新一批援疆、援三峡坝(库)区干部也将“接棒”。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9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不仅反映一年来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探索、新成就,更倡导援外干部互鉴互学,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全社会参与对口帮扶工作的氛围,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百县百品”树标杆

  架设对口地区农产品入沪快捷通道

  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种类丰富、绿色有机,但也存在分布散、批量小、组织化程度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难以在上海打开市场。根据中央和上海关于做大消费扶贫的工作要求,今年以来,上海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活动,旨在通过当地政府推荐、产品现场展示、专家及消费者评审的方式,遴选出近百种特色鲜明、品质稳定、竞争力强、带贫机制完善的对口地区品牌农产品,稳定进入上海大市场、大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通过在静安、长宁、徐汇举办的三次集中评选活动,目前已有94个贫困县的97种农特产品首轮入围“百县百品”名单。入围产品会统一使用公共品牌标识,并将成为上海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优先采购的扶贫产品;同时,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入围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上海主流商业圈、对口地区特色产品体验馆、标准化菜场等渠道销售,各大电商平台也将给予流量支持和产品策划服务。通过开展“百县百品”,不仅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也丰富的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上海的产业帮扶正在从“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向“上海所需、当地所能”转变。

  “彝绣云裳”助脱贫

  文化帮扶楚雄彝文化走出大山、登上大舞台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彝乡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助力楚雄彝乡文化传承发展,沪滇两地文旅、宣传等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接,利用上海文化产业优势和当地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平台,帮助楚雄州深入挖掘彝乡文化资源,联袂打造文化影视精品,推出了《彝乡之恋》宣传片和《云绣彝裳》彝族服饰音乐舞剧,展示了楚雄绚丽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景色,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非遗传承人和骨干企业牵引带动,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的模式,建立彝绣合作社57个、经营户400余户,带动7万绣娘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形成年产值突破1.5亿元的彝绣产业链。利用上海企业行业龙头优势,助力楚雄彝族服装专题展示先后登上4月上海时装周和9月纽约时装周大舞台,不断打开品牌销售渠道。组织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等围绕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为打造“中国彝乡”品牌、实现当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以文旅帮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挂村联户扶贫扶志

  市属国企携手奔小康结对全覆盖

  2018年上海市“双一百”村企结对工作启动以来,市国资委精心指导安排,市属45家企业集团尽锐出战,全部参与到携手奔小康村企结对行动,分别与云南5个州市和贵州遵义4个县的112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市属国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要负责同志率队实地调研,聚焦精准扶贫要求,以“三带两转”(带人、带物、带产业和转观念、转村貌)为抓手,因地治宜采取帮扶举措,促进扶智扶志并重。太平洋保险公司与帮扶村签署“防贫保”协议,针对因病、因灾、因学三大致贫返贫原因,提供救助保障,精准覆盖7000余贫困户家庭,破解“沙漏式”扶贫难题。东方航空通过职教联盟和劳务协作推进就业扶贫,为上海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创造了“起飞”的平台和机会。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依托产业、市场和管理优势,帮助结对村解决产业发展后劲问题。上海联合投资、衡山集团、市供销社、联交所等10家国企“组团式帮扶”,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12个贫困村结对,发挥企业优势推动产销对接,支持建设“积分银行”,合力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组团式援藏让日喀则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长期以来,西藏日喀则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包虫病、先心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当地群众健康水平亟待提高。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五县以来,根据本市援藏工作实际,整合协调全市卫生医疗优势资源,积极参与日喀则市及对口县乡卫生机构的帮扶建设,建立“上海+市医院+县乡”三位一体新模式,成立西藏首家医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带动各县区,辐射周边地区的新型医联体,全力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问题,不断提升当地公共医疗卫生水平。通过援派上海专家带教、开展远程教学等方法,接受当地12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来沪进修,帮助培训医务人员8000余人次,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数字化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咨询170余例、远程病例讨论100多例,节约群众就医成本,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的医疗服务。

  让果洛娃娃上好学校西宁果洛中学开张办学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存环境恶劣,且当地长期以来教育基础设施较差、教学水平较低、师资力量薄弱。针对这一情况,上海结合两地三市的各自优势,创新用好帮扶政策,历时三年在条件相对较好的西宁市为果洛打造了第一所“易地学校”——西宁果洛中学,并于2019年8月投入使用。这是上海针对高海拔地区特点,开展教育帮扶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一次创新尝试。西宁果洛中学作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首批396名学生均来自果洛州各县,含初、高中两个阶段。崭新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跨越式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对解决果洛学子上好学、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果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上海教育系统努力帮助西宁果洛中学提升软实力,吸收其以成员学校身份加盟上海大同教育集团,在学校发展规划、教学课程以及师资管理培训等方面得到专项指导,学校55名教师中已有24名前往上海大同中学完成三个月培训,为当地教师的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赶着麻羊奔小康

  全链条帮扶习水贫困户发展麻羊产业

  黔北麻羊是贵州特有的优良品种,过去由于受山区地理和气候影响,麻羊生长慢、产量低,加之当地以散养为主,导致出现大量杂交,种源逐年减少。近年来,上海援黔干部支持当地养殖合作社和生产户,围绕麻羊产业链改造,在品种保护、生产加工、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上精准发力,帮助习水麻羊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习水县一张亮丽的名片。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扶持建设麻羊基地,严格羊种筛选、繁育,使“习水麻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依托“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产供销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年加工肉羊20万只;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带贫模式,贫困户从订单养殖、保底收购、牧草种植以及工厂就业等环节中直接受益,仅上海引入的企业就直接带动700余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方位开拓市场渠道,让习水麻羊走向全国。当地群众赶着麻羊奔小康的梦想成为现实。

  喀什美味香飘上海

  上海援疆“双线九进”加力消费扶贫

  上海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模式,融合“大仓东移”和“十城百店”的经验,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对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双线九进”活动,“双线”即线上销售和线下推广+宣传+销售;“九进”即进商圈、进社区、进菜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地铁、进宾馆、进银行。通过在上海城郊接合部设立10个农产品仓库,缩短了末端配送距离;通过在上海支持8个区设立20个沪喀农产品专卖店、直销店和体验店,以及18个电商销售平台和2702个实体销售网点和商超专柜,在各区菜场、社区、机关等场所举办系列推介活动,为“喀什美味”香飘上海提供平台。2019年上半年,共举办活动210场,销售商品51.6吨,销售金额459.45万元;20个展销窗口销售商品708.3吨,销售金额1782.99万元。上海“双线九进”做法在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

  对接产业促进就业

  同济大学助力云南省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围绕沪滇扶贫协作总体框架和新时期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同济大学会同云南省教育厅,聚焦当地主导产业开展职教培训,培育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帮助培训骨干教师和管理团队,共同推进建设云南中德学院。云南中德学院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即校企双主体、招生即招工的育人模式,聚焦云南八个主要产业,同济大学牵头联合上海外服集团、京东物流、华为、科大讯飞、复星康养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共建八大产业平台学院,培育符合云南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2019年中德学院实现招生301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超过1000人。为帮助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同济大学计划用三年时间为云南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300名专业带头人和100名校长,2019年暑期已完成了533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问题,同济大学还在云南建设中德跨企业培训中心,形成总部设在昆明、覆盖88个贫困县的培训服务体系,为所有贫困群众提供终身技能提升培训服务。

  把利益留给农民把人才留在农村“多多农园”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传统农业生产链条里,农产品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售地批发市场-终端-消费者”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物流、仓储成本支出和极高的损耗。为了“把利益留给农民,把人才留在农村”,拼多多推出了“多多农园”电商扶贫项目。通过“新农人+新合作社+新电商平台”的机制,建立以项目村建档立卡户为成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遴选新农人负责合作社运营管理,最终建立农货上行和品牌培育的自我循环发展模式。首批在云南保山市试点,投入220余万元组织成立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2个深度贫困村1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联合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农科专家,帮助当地复合套种经济作物,进一步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收益。目前,这一模式已复制云南、新疆喀什等8个“多多农园”项目,覆盖7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多农园”探索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为拼多多用户提供平价高质农产品的同时,更快速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农货上行。

  联产联业联心

  助力万州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

  重庆万州区太安镇生态宜居环境美,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禀赋,但地处边远,镇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太安镇依托上海帮扶资金撬动,整合各类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加快“茶园、花园、田园”建设,不断建设完善各类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凤凰花果山”等一批景区。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充分发挥上海援外资金的带贫益贫作用,上海与当地共同摸索出了一条保障“景区、村社集体及农户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核心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和谐发展模式。通过集体经济所有权不变、业主有偿经营使用的方式,让市场经营主体更好地运营管理景区,镇财政每年按景区门票收入的15%参与分红,保底额度50万元。相关红利收益用于相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农户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