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热讯
夏季蔬菜为何会变苦?科学解析与实用应对指南
2025年9月4日 10:19 来源:东方网 选稿:韦尼

  上海素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的俗语,蔬菜在市民饮食结构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夏季高温高湿气候常导致蔬菜“夏淡”现象,口感也会有所下降,原本清甜的凉拌黄瓜变苦、清炒茼蒿涩口——这些夏季蔬菜“口感逆袭”的真相是蔬菜在应对高温、强光等逆境条件下的生存反应。本文将揭开蔬菜变苦的科学原理,提供从挑选到烹饪的全流程避苦方案,让你轻松享受夏日蔬菜的清爽口感。


苦味物质:植物的“防御武器”

  蔬菜的苦味分为两种:天生苦(如苦瓜的苦瓜素、菠菜的草酸)和逆境苦(如黄瓜遇高温产生的葫芦素)。前者是品种特性,后者是植物“应激反应”的产物。当蔬菜遭遇生存压力时,会加速合成生物碱、萜类等苦味物质,就像人类在危机时分泌肾上腺素。这些苦味物质不仅影响口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氧化、抗虫害的作用,是植物自我保护的天然机制。最新研究发现,苦味物质的合成受特定基因调控。科研人员在甜瓜中发现bHLH家族转录因子CmBr是调控葫芦素B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在高温胁迫下会被激活,导致苦味物质积累。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CmBr基因后,苦果率从51.65%降至4.17%,为培育低苦味品种提供了分子基础。


夏季苦味加重的三大“元凶”

高温:植物“中暑”后狂产苦味素

  当气温超过30℃,蔬菜会因“代谢紊乱”启动防御模式。黄瓜在35℃以上时,瓜柄端会大量积累葫芦素;生菜超过25℃就会提前抽薹,叶片苦味物质浓度翻倍。露天种植的蔬菜比大棚更易“中暑”。上海2023年夏季持续高温达37℃,导致本地青菜苦味物质含量较春季增加62%。植物应对高温的分子机制已逐渐明晰。科研人员通过CRISPR技术敲除西葫芦的Bi基因,成功培育出“无苦”品种,其苦味阈值降至原来的1/50,预计3-5年内可实现产业化。


强光:“晒太狠”的蔬菜会“闹脾气”

  正午强光(超过800μmol/m2/s)会让蔬菜“晒伤”,通过分泌苦味物质自我保护。实验显示:给茼蒿覆盖60%遮光率的遮阳网(每日10点-16点),可使可溶性糖含量提升152%,苦味物质降低42%。有关科研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银色遮阳网的青菜田,苦味发生率比露天种植降低58%。不同蔬菜对光照的敏感性差异显著。比如“缤纷3号”生菜,通过调控光受体基因,在强光下苦味物质积累量比普通品种减少35%,同时类黄酮含量增加9%,实现了口感与营养的双赢。


缺水与“偏食”:蔬菜“喝不够”“吃太撑”都会苦

  土壤干旱时,蔬菜为保水会关闭气孔,导致苦味物质滞留叶片;氮肥过量则像“顿顿吃红烧肉”,打破碳氮平衡,让青菜、芥菜苦味加重。保持土壤湿润(含水量60%-70%)、氮磷钾均衡施肥(比例1:0.5:1.2)是关键。上海市郊菜农的实践表明,采用滴灌技术的青菜田,苦味发生率比漫灌田降低40%。而增施硅肥可使黄瓜的葫芦素含量减少28%,这与硅元素增强细胞壁稳定性有关。


上海本地低苦味品种推荐

青菜类:

  •   艳青:40℃高温下仍保持酥糯口感,抗涝性强,台风淹水后可恢复生长

  •   新夏青系列:5号耐热性突出,35天采收亩产1600公斤;8号口感脆嫩,纤维含量低

  •   华阳鸡毛菜:亩产552公斤,夏季播种不易拔节,苦味物质比普通品种低22%

  •   战夏鸡毛菜:单株重3.6克,亩产768公斤,耐热耐湿,适合4-10月栽培

苦瓜类:

  •   青脆1号:苦味适中,单瓜重220-400克,日均上市量500-600公斤/30棚

  •   玉美人2号:长棒形果实,条瘤与粒瘤相间,苦味清淡,肉厚1.0-1.2厘米

其他特色品种:

  •   耐高温红米苋:40℃下保持嫩糯口感,种植期仅16-20天

  •   绿茸菜(耐高温山芋叶):纤维少,口感软糯,每3周可采收一茬


避开苦味蔬菜:消费者实用指南

挑对蔬菜:3个“不苦”信号

  •   看外形:选直溜无畸形的(如黄瓜弯度过大易苦),浅绿品种比深绿品种苦味轻。

  •   摸硬度:新鲜蔬菜硬挺有弹性,软塌者可能因水分流失导致苦味浓缩。

  •   选品种:优先“艳青”“新夏青”“上海青”青菜、“青脆1号”“玉美人”苦瓜、耐高温红米苋、绿茸菜等改良品种,苦味基因已被抑制。


简单处理:3步“去苦术”

  •   焯水去草酸:菠菜、芥菜头沸水焯30秒,可去除80%水溶性苦味物质。研究显示,焯水时加1%食盐可使苦味去除率提升至85%。

  •   盐渍逼苦:黄瓜切片盐腌10分钟,冲洗后涩味降低70%。试验表明,盐渍后再用冰水浸泡20分钟,苦味可降低90%。

  •   油脂溶苦:苦瓜、芥蓝用五花肉快炒,脂肪可包裹40%脂溶性苦味成分。建议搭配猪油或橄榄油,效果优于菜籽油。


家庭种植小窍门:轻松种出“甜脆”蔬菜

阳台种植只需掌握三招:

  •   遮阳降温:10点-16点用60%遮光网,配合早晚喷淋,模拟凉爽小气候。

  •   见干浇透:土壤下2厘米干燥时浇水,保持根系湿润不积水。

  •   适期采收:生菜长到15厘米、黄瓜花谢后7-10天采摘,老叶苦味重需及时摘除。


创新栽培技术:

  •   秸秆覆盖:地表覆盖5厘米稻壳,可降低地温5-8℃,减少苦味物质合成。

  •   蚯蚓粪施肥:每亩施用200公斤蚯蚓粪,能降低蔬菜苦味物质含量15-20%。

  •   嫁接技术:黄瓜嫁接到南瓜砧木上,根系吸水能力增强,苦味发生率降低35%。


读懂蔬菜的“苦味密码”

  蔬菜的苦味是它的“生存信号”。通过科学挑选(直溜、硬挺、浅绿品种)、简单处理(焯水、盐渍、油脂烹饪)和环境优化(遮阳、均衡水肥),我们完全能让夏季蔬菜回归清甜。随着CRISPR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夏季蔬菜将更加“甜美”。这份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让每一口绿叶都成为季节的馈赠。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高级 农艺师 陆文敏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