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热讯
世界请见证:AI少年,东方锋芒——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颁奖活动暨科技嘉年华圆满落幕
2025年11月10日 15:30 来源:青年报 选稿:王亦斐

  文/青年报记者林千惠青年报杨颖

  欢快的音乐声里,戴着墨镜,身穿科技感十足的银色服装的少年们登上舞台。从高校实验室到智能机器人工厂,大屏幕欢快闪动,画面随着他们的舞步流转,一场浓缩版的“WAIC CITY WALK环游记”生动展开。几分钟间,会场边界仿佛被打破,化作充满惊喜的AI体验主场。

  在满怀梦想的少年手中,AI将抵达怎样的未来?充满未来感的氛围里,2025年11月8日,中国·上海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颁奖活动暨科技嘉年华在上海临港少年宫里拉开了序幕。本届大赛由青年报社、南汇新城镇人民政府主办,临港新片区团工委、南汇新城镇团委承办。大赛历时数月,吸引近两万名青少年参与,奇思妙想在活动上呈现,展示了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丰硕成果。

  

  以大赛为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走过八年历程,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指导下,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赛新增大学组赛项,“AI+应用创业实战”赛道暨首届“燕缘·滴水湖”大学生AI+国际创业大赛,聚焦创新创业,是结合“燕缘国际青年AI创业实训基地”开放运营,联动“燕缘创投”等投资机构资源,创造性为未来AI创客主力军打造了“赛、训、孵、投、展”一体化的AI+国际创业生态服务平台。大赛激发了参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热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领域的场景应用。这些创新项目不仅体现了学生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彰显了他们将人工智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意识。中国上海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不断演进,已形成校内外结合、教学相长的新型科技教育生态。

  

  以嘉年华为引,让想象飞出天际落在实处

  与颁奖典礼同步开展的科技嘉年华,成为创新项目与公众对话的桥梁。嘉年华分为创新创业展区、优秀作品展区和互动体验展区。其中,创新创业展区是本届大学赛项的10强队伍成果展示。参赛团队纷纷设立展位,化身“科技推荐官”,将高含金量的项目通过视频、互动演示等形式,向观众生动呈现。这也是大赛首次设置嘉年华环节,引来众多观众驻足体验。

  “我们的项目叫‘耳朵’,聚焦于AI声音创作,用户可以自己创作声音,创作者能沟通、交流和分享。”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耳朵团队成员陈梦茜和秦玉彤介绍。来自上海电力大学的Vibrant motion团队带来能辅助人体健身运动的波长传感器。“我们的AI模型能实时监测运动状态,比如下蹲姿势不对,会有实时提醒,跑步、跳绳,也能训练成模型上传给别人看。”成员胡延涛在摊位上打开相应视频,实时展示波长传感器功能。

  在“嘉年华”上,优秀作品展区展示了本届大赛的一些特别活动:比如,AIGC的多媒体作品展、青年报的学记团在今年7月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采访等,充分展现了大赛内容的精彩纷呈。而互动体验展区则包含了各类趣味盎然的AI体验活动。机器人足球、模拟飞行体验、AI造物趣桌……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一个个有趣的体验中,以亲切、好玩的方式,让参与者感知“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

  

  求创新求实效,推动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品牌赛事,本届大赛秉持“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理念,在赛事设计上呈现出新的特点。AI无人机赛道负责人表示,今年参赛选手在飞行精度和任务完成度上都有显著提升,许多选手能够自主编写复杂的控制程序。在AI创无界赛道中,选手需要随机组队合作,这种模式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脱颖而出:有团队将AI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同学设计了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服务系统,展现出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获得“智创未来”赛道一等奖的施蔼轩同学感慨:“这次项目让我真正懂得‘实践出真知’。课堂上学机械传很抽象,但亲手组装、调试才发现需要通过一次次拆装才能找到最优方案。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也在大赛中跳出了课本,它是能嵌入机械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八年来,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培养AI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大赛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赛事在全市多区开展选拔,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能力,更强调创新思维与社会关怀。许多学校通过参与大赛,推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开展。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永德学校代表介绍,学校以大赛为契机,构建了系统的AI课程体系,建设了专门的创新实验室。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的学生表示,通过参赛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赛影响持续扩大。今年除本市选手外,还有来自长三角地区及其他省市的选手参与,甚至吸引了海外青少年的参加。这种广泛的参与度,体现了大赛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

  南汇新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筱和表示:“青少年探索科技时那专注的眼神,正是我们国家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坚实的底气。”而临港也将持续支持赛事发展,全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迎接第九届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