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热讯

一二三产融合 小农业大发展 ——访本溪市副市长黄力强

2015年08月25日

  地处辽宁省东部的本溪,境内重峦叠嶂,山多地少,总面积8414平方公里,其山地面积占80%,耕地面积仅8.7%,水面和其他用地占11.3%,构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森林覆盖率76%,居辽宁首位,被称为辽东“绿色屏障”。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溪市副市长黄力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现代农业是关键。

  特色农业的致富路

  黄力强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发展,按照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同时着力培育科技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引导农业由单纯产量增长转为质量、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全产业链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5万亩,食用菌3702万袋,山野菜4.68万亩,果树13.01万亩。桓仁县葡萄酒产业原料基地面积发展到7万亩,扶持专业合作社30家,受益农户2万户,葡萄产业收入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14%。本溪县刺五加产业林地、平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3万亩,扶持6个刺五加深加工龙头企业。仅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100亿元。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积极促进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酿酒葡萄、干坚果、优质米等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市特色产业实现耕地中药材9.81万亩、食用菌4005万袋、山野菜4.65万亩、果树12.93万亩,创造产值12.07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30.35%;带动农民4万多户,占全市农业户的25.67%,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今,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9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位居全省之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到山林的农民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全市大力发展林药、林果、林菜、林游、林工等特色产业,已培育了25个林业特色乡和50个林业特色村,且林业经济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12亿元,农民人均涉林收入达到76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40%提高到60%。涌现出二棚甸子镇摇钱树村、东营房乡南营房村等5个林业百万元户专业村。林业收入超10万元的专业户16000户,占农户总数的11%,其中收入或储量价值超百万元的3000多户,超千万元的120户。

  二是“一县一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桓仁县冰葡萄产业化基地荣获全省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并成为“全国冰葡萄酒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省第二家获准筹建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本溪县先后被市政府确定为“中国药都”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基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刺五加之乡”,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林业产业示范县”,其“一村一品”也被农业部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林下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培育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业,以林下参为主的林下中药业,以刺龙芽为主的山野菜种植业,以林蛙为主的林下养殖业,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木材生产业,以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业,以精深加工为目标的林产品加工业等七大优势产业,每年新发展基地超过20万亩。到2014年底,干坚果基地达到175万亩,林下药材达到135万亩,山野菜达到36万亩,速生丰产林达到120万亩,年产商品林蛙1亿只,建成9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103家,实现了由木材生产和经营木制品为主单一林业经济向生态经济型林下经济的转变。尤其是马铃薯科研成果突出,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选育出国家级马铃薯优良品种“早大白”、省级优良品种“尤金”、“富金”,带动5万农户致富增收。

  黄力强指出,市委、市政府以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制定了一系列以林木培育、林下资源开发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0家,其中省级30家,国家级1家。合作社705个,入社成员3.5万人,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00个,市级示范社55个。家庭农场32个,其中省级示范10家。加强“三品”认证工作,带动特色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

  黄力强进一步阐述,根据《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相关要求,到2020年,本溪将实现农业增加值100亿元,年均增长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年均增长10%。农业投入增幅不低于地方财政平均增幅。

  其一特色农业进一步扩大。以林下参为主的林地药材达到200万亩,林蛙放养面积稳定在200万亩,耕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5万亩;香菇、黑木耳为重点的食用菌开发达5000万袋;刺嫩芽、刺五加为重点的山野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冰葡萄、大榛子等品种为重点的果品生产面积达15万亩。

  其二是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建设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3个,休闲农业示范乡镇5个,休闲农业示范村30个,休闲农业精品示范路线11条。

  其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在120户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500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0个,省级重点社20个,省级示范社100个;发展家庭农场150个,创建省级示范农场50个。

  其四是生产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与机具配套比达到1:3。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左右。

  其五是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实现50%以上可追溯。

  实施“1165”特色农业发展计划:即1条以本溪县、桓仁县为支撑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1条以本桓公路枫叶之路为主的观光农业产业带,带动10条辅助线路;打造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即食用菌、山野菜、葡萄、干坚果、设施果蔬、优质米等示范区;重点培育5个地域特色明显,乡土民俗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公园,把桓仁县、本溪县、南芬区建设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覆盖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发展休闲农业示范乡镇5个;发展休闲农业示范村30个,占全市自然村的10%以上。

  现代农业加工的产业路

  黄力强坦言,要实现小农业大发展,就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依托本溪中药材资源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北药产业。北药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及省、市产业发展战略。辽宁省举全省之力出台了19条措施支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市委、市政府及县区政府在中药产业方面先后出台了科技、融资、人才等方面的系列优惠和鼓励政策,这些政策支持无疑为全市北药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实现本溪农业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目前,全市有门类齐全的研发、检测、评价和孵化平台,研发品种及新技术300余个,研发力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支撑北药发展的专业技术和科研生产平台。全市已成立65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和比较健全的市场网络。

  发展北药产业也是充分挖掘本溪中药材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黄力强介绍,作为辽宁省重点林区和水源涵养基地的本溪,发展有机绿色中药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区域内蕴藏着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1117种,自然蕴藏量2200万公斤。如人参、辽五味、辽细辛、刺五加、黄芪等,以其药用成分含量高、功能疗效显著而备受医家称道。全市药材种养殖户1.6万余户,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力总数近10%,形成了20余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先后获“中国森林中药材产业基地”称号,本溪县被省政府评为刺五加“一县一业”示范县,并获得“中国刺五加之乡”称号,桓仁县获“中国山参之乡”称号,“本溪辽五味”“连山关刺五加”“桓仁山参”“桓仁蛤蟆油”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销售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力强说,在发展过程中,本溪注重树立“大北药”概念,打造“北药本溪”品牌,使之成为跨国民族医药品牌。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实现北药产业的现代化带动城市转型。到2020年,力争将本溪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有竞争力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区,国家北药产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形成药材种植区,循环加工核心区,仓储物流商贸区,健康养生文化区等四大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格局。

  总之,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机遇,围绕“北药本溪”建设,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特色农业产业内涵,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向“小农业大发展”的目标迈进,实现全市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黄力强如是说。

(选稿:龙莉敏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